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我来讲——课程有品牌丨石运光:《国际经济法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思考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山东交通学院教务处   2020年12月3



2017年12月4日,教育部发布教党(2017 62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要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要求进行课程育人,大力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梳理各门与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不仅关系到法学专业学生在未来走向法律实务岗位的政治素养,还事关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社会的公平正义理念的推进。



一、“课程思政”教育机制改革下《国际经济法学》教学改革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专业课与思政课承担着同样重要的育人功能。在讲授专业类课程的同时,应注重开展与课程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丰富专业课程的思政内涵。对于专业教师而言,将专业课程所涵盖知识点的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既能够丰富课程内容,更能以德育促进智育,将立德树一人的根本任务贯穿于专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对于学生而言,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内涵和人文精神,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引导学生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国际经济法学》作为一门法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和核心课程,在塑造学生的法律人格、法律思维和法治观念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担负着对国家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和爱国主义精神塑造的重要功能,有助于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引领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确立正确的世界观。




二、《国际私法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目标和课程体系重构



(一)改革方针与目标



  《国际经济法学》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需要授课教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贯穿授课全过程,不再是仅仅停留在对法学概念、法律条文的解读,而是要将知识传授放到全面实现依法治国整体战略中来思考,要充分发掘法学知识背后的人性考量、价值关怀与制度定位。《国际经济法学》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是通过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守法护法意识、公平公正的法律素养,维护社会和谐的责任意识和良好的职业操守与社会责任感,实现课程思政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三位一体化。



(二)以思政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际经济法课程在已有的课程体系基础上,借助“课程思政”改革,以创新理念,对课程进行设计,进一步深化国际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形成“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方位地、无痕地贯穿到国际经济法的课堂教学之中的各个层面:首先,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德育元素中提取出与国际经济法课程相关的课程思政的德育要素,即“平等”、“公正”、“诚信”等要素。其次,在教学设计中,秉承以专业课讲授为主线,将提取出的课程思政要素,有机地融入到国际经济法课程之中,使国际经济法中的理论知识与课程思政的核心要素浑然成一体,达到了让法学专业学生能自觉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去理解国际经济法基本理论。


因此,我们针对具体章节的知识内容,结合思政目标形成相应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如下表所示。




三、《国际私法学》课程改革路径与评价体系


(一)改革路径


1.从理论知识中挖掘思政内涵


   

《国际经济法学》作为一门法学专业必修课,共计6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56,实践学时8学时。该课程是在民法和侵权责任法一般原理和具体制度的基础上,构建和谐社会,塑造公平公正法治环境,营造诚信敬业社会,培养个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等思政内涵的专业理论知识。



2.从实践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要注重培养学生站在多个角度处理实务案件的辩证思维。通过实践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对事实证据充分了解后,归纳争议焦点,从而进行法律适用,使学生真正明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培养学生对法律案件的整体把握和大局观念,同时无痕地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素,将国际经济法课程有效融入“课程思政”。



(二)建立科学的效果评价体系



 1. 课堂效果:在国际经济法课堂教学中,不仅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讲行法理评析,而且增加一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事人行为的道德评价与判断,实现德育目标的有效传递,达到“课程思政”之改革目标。


2. 课后效果:在课程教学结束后,要求学生及时理解和总结思政目标的实现程度。


3. 考试效果:期末考试中,案例分析题要求学生进行法理评析外,要求学生对案例中的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公平”、“平等”等理念。




 综上,《国际经济法学》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保证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挖掘专业课教学内容的思政内涵。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并重,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要积极总结改革实践的经验教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水平与思想道德修养,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来源 | 交通法学院

编辑丨秦荣臻 张梦洁

责任编辑 | 尹龙娇

初审 | 徐丽萍

审核|王德利


应用型人才培养在行动

山东交通学院教务处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